专业软启动器及成套控制设备生产厂家

软启动器维修

产品中心

28年不间断的科技月解锁美的实现未来的答案

发布时间:2023-10-31 13:40:22   来源:BOB主页

  10月初的佛山依然炎热,街边小店摞出凉茶与肠粉。这是许多食客寻味广东的第一站,也是叶问、李小龙的出身之地。

  再往城市边沿,大大小小的工厂环城而建,如同壮阔群山。在美食和武术之外,佛山是中国的“制造业之都”,2019年就已经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,成为了广东GDP第3的城市。美的集团就坐落于此。

  历经多年发展,美的集团从一家以制造业见长的公司,逐渐向拉通全产业链的“科技公司”转型。

  这种转型,并非一时发生,而是以美的长远的目光作为驱动。早在28年前,美的就秉持“以人为本,依靠科学技术”的观念,举办了第一届“科技月”。28年来,年年坚持,从未间断。

  今年10月,又是美的一年一度的“科技月”,还首次举办远见者大会,提出了“心向光明,共赴未来”的口号。

  “未来”是如何发生、如何被看见的?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信息化、AI、新能源等领域,美的发生着什么改变?这种未来怎么样影响行业,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?在这些人的讲述中,我们寻找着美的的答案。

  小仓健30岁那年来到美的,在此之前,他的人生路径如此明晰:在日立和大金做变频器研发,晋升路径稳定,如果顺利,可以一路做到管理层。

  但他偏不想要这样做,“因为那样就没有挑战了”。他是热衷于挑战的人——大学在校期间成家,毕业后迅速立业,他的“社会时钟”比同龄人转得更快。

  等到工作稳定,他却又到了职业选择的关口:是继续留在大金,还是前往处于初创期,变频器技术尚不成熟、却有更多可能性的美的?

  他给出了一个合乎自己处事逻辑的答案:“加入美的,让美的的多联机变频技术达到‘国际一流’,乃至成为多联机行业的第一。”

  21世纪10年代,国产家电正在“洗牌”期: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,2010年,空调、洗衣机、冰箱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已超过了50%,空调甚至已超越80%。研发端潮水褪去,营销端打起“价格战”,竞争愈发激烈。

  美的需要生存,研发也是“应用导向”——新成果从研发到落地,执行周期可能是日企的1/10。“过去很多人会说,这样的产品‘不坏就行了’,就可以投入生产了。放到现在来看,这是大家不可能说出来的话。”小仓健说。

  也是由于这样的情势,美的引入了包括小仓健在内的一批外籍专家,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规范,培养年轻的研发人才,完成从“赶超”到“超越”的历程。

  小仓健说,这是一个“从0到1”的过程。刚加入美的时,研发“各自为战”,实验室甚至尚未形成统一的流程和方法;产品的设计标准依赖国标,没有建立成熟的企业标准。

  作为事业部电控平台的总体架构师,小仓健主导了多联机电控二代、三代、离心机变频一代、二代五个代次级平台的架构设计,他把此前在日本近10年的技术积累带进美的,建立起全套电控设计与验证规范。

  如今,美的的变频器技术已跻身国际一流,甚至成为了行业的“领军者”。小仓健说,如今,自己终于站在了“当初梦想的起点上”。

  而这15年,也是小仓健获得极大“个人成长”的15年。小仓健回忆,最初大多数外籍专家是5、60岁的年纪,自己只有30出头。美的内部的同事关系,并不像大多数日企那样“缄默”,专家会丝毫没有保留地向他传授技术知识,甚至重塑了自己的职业信念。“相比于出现故障再去修改,在设计阶段就能够提前规避故障,这是完全两个境界。”在美的的这些年,小仓健也从前者向后者一点点靠拢。

  有了成熟的SOP,下一步是“超越”——如今作为家电行业的引领者,美的从“应用导向”向“研究导向”一点点转变着,以更成熟和开放的姿态拥抱新锐技术。

  变频器工作的基础原理,是通过电容器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。其中,电解电容成本相对低、额定容量大,是家用电器的理想电子元件。但核心问题在于体积——电解电容比其它种类的电容大几十到数百倍,这成了家用电器小型化的瓶颈。

  小仓健所在的开发团队,致力于用软硬件技术,让电解电容实现小型化,且可靠性更高、寿命更加长。2017年,相关研发开始时,业内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。小仓健将这段研发概括为“不安和激情并存的旅程”:一方面,完成“赶超”目标后,新的“从0到1”挑战即将开启;而另一方面,美的内部已经逐渐重视研发:开展“科技月”、给研发团队足够的自由度、让研发者掌握主导权。

  接下来会发生啥?小仓健说,下一步他要做的,是将如三相无电解电压波动这类硬件技术,与AI等软件技术整合。他引用了乔布斯的比喻——“每一个技术点可能看似不相关,但是你把它们都列出来,可能就会像一张地图一样拼在一起,组合成完整的、全新的产品。”

  在美的的研发地图上,正有星星点点的突破,被各个团队点亮。它们会通向哪里?“智慧工厂”“智慧楼宇”“智慧工业”……从点到面,那个“可见”的未来正在逐渐明晰。

  2019年,陈婷通过校招进入美的集团,她所见到的,已不再是小仓健时期亦步亦趋、力图追上国际水平的美的。它更庞大,多元,也更加舒展。

  最初选岗时,陈婷按照在校专业,被分到供应链系统产品。但是在美的,制造是更底层的逻辑,“如果你真正想要了解美的制造,要去到厂线现场去了解更多跟制造生产工艺流程相关的东西,才能拉通整个美的的价值链”。

  于是,陈婷主动申请进入品质与智造领域,成了一个“没有工位”的产品经理——组内的人一半时间在生产现场,陈婷上班常常背着一个双肩包,里面装着电脑、电脑支架和水杯,“走到哪里,就席地而坐开始办公”。

  陈婷的团队内部流传着一句话——“现场有神明”。“你只有去到了现场,真实地看到了产线是怎么生产的,员工怎么操作的,才能明白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,痛点在哪里,还有怎么通过数字化手段帮他们提升效率。”

  陈婷记得第一次到顺德工厂的时候,“在现场看到大家搬运物料过去,然后组装,然后就能够线下地、实地地感受到,原来你的一个家电产品是在工厂经过这么多道流程才能产出的。”从办公室的朝九晚五到生产现场,“你的服务对象变了,工人们可能没办法理清楚自己的需求,他只会告诉你说我这里用得不好,我那里需要一个什么。你要把它转化成IT产品语言,然后落地实现。”

  陈婷曾参与设计集团工人数字化方案,这其中就涉及许多关于工人的细节。“比如排班,对班组长来说,要保证有人、而且足够多的人到现场;但对于现场管理层来说,他们要考虑员工关怀,你这个人是不是连续出勤超负荷了,是不是需要休息;岗位是不是危险,有没有年龄、身高等限制。”

  平衡需要在反复的磨合中达成。算法是工具,它通向场景和数据,通向一个关于未来的答案——从生产线到云端,再从云端落地。这背后,是信息的高效协同,也是美的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的转型。

  需要仔细考虑的,除了人还有产能。这几年陈婷致力于落地的另一个项目,是“ISC电子制造资源共享”计划。

  即使同在顺德,不同工厂的产能也有几率存在差异:“有同样的生产条件,有些工厂是旺季,订单生产不过来;有些却是淡季,产能就这样被闲置了。” 把闲置产能利用起来的关键,就是拉通各个工厂之间的资源、技术,以及产能KPI。确定要做资源共享以后,陈婷和业务首先盘点工厂间的产能差异,确定共享产品的工艺方法论,了解生产的规则。通过算法智能计算在同一地区的产能供需匹配关系,以此来实现电子产能最大化利用。

  智能制造数字化方案,由一次次实地调研构成。在调研时候陈婷需要走访各个工厂,许多车间没有空调,“一趟下来全身都是汗淋淋的”。有同事为了找到生产痛点,上流水线和工人一起插件,“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工人动作,才能明白需求在哪里,智能化的空间又在哪里。”

  很多属于“现场”的经验,被手把手地传授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新老员工之间的磨合至关重要。

  美的有属于自身个人的企业文化,让前辈们的经验与年轻人的“锐气”碰撞,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陈婷的Leader也是女性,在男性占据多数的IT产品领域,“两个女性之间的互相理解、信任,是非常难得的事情”。她在Leader身上看到了职业理想,“女性的沟通优势,一样能应用在厂线里”。不怀疑、不内耗,是这份“理解”带来最宝贵的东西。

  除此之外,陈婷还参加过美的的“030”计划:让职场年龄小的员工成为高管的“导师”,输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、思维方法,促进企业品牌年轻化。陈婷和相差一代人的管理层一起去玩了剧本杀,告诉他们什么是“追星”、什么又是“饭圈”。

  在管理架构和生产厂线之外,这是更为软性的东西——让上一代理解下一代在想什么,让下一代找到、校准自己的价值,信息化、数字化的路才能走通。

  “科技月”也是这种价值体系的一部分。1996年起,美的提出新的科技战略,将并将每年10月定为表彰人才、鼓励创新的“科技月”。这是属于美的、甚至属于这个行业的“科研奥斯卡”。

  在科技月,美的会评选出“科技新星”,鼓励技术的原创性与突破性,产品的创新引领和经营贡献,以及对“新产业、新市场发展”做出突破的骨干。

  今年,陈婷记得系统弹窗提醒她科技新星竞选成功时的场景。“三年的努力被看见了,当然是开心的”,然后呢?“然后就是去继续对接海外出差的事情,”美的的海外工厂,陆陆续续建了起来,这些产线同样需要数字化工具。“奖项是对你过去的一个认可,但它不代表未来,所以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。”陈婷说。

  这种未来,关乎美的自身的企业未来的发展,关乎智能制造业的图景,甚至关于一个普通人对“智能化”与“数字化”的想象——

  当你下班回到家,冰箱正在运作,空调自动调至舒适温度,而你通过手机蓝牙,指挥着这些设备的运转。你是否有想过,一个细小的芯片,如何让各种不同的家电能够听从“统一指令”?

  与此同时,遥远的工厂里,一个个以mm计的零部件,正在快速组装成完整的家用电器。你又是否想过,这繁琐、复杂、枯燥的工序,是不是能够通过机器人来替代?

  如今,步入“数字化3.0”阶段的美的,早已不是众多购买的人认知里的“家电制造厂商”。它所致力于完成的,是以科技领先为核心,推动全球产业链升级,让上述这些设想变成现实。

  在美的AI创新中心算法工程师、今年“科技新星”另一位获奖者赵东宇看来,实现这些目标,核心问题是,“AI如何真正地让人们摆脱重复性劳动?”

  作为算法工程师,除了对着电脑敲代码,赵东宇手边还会有一块小小的开发板用于部署试验

  相比于手机、电脑等产品,家用电器里的智能芯片内存更小,算力也更薄弱。如何在有限的算力里,高效调配资源,让智能家电完成更高维、更复杂的指令,是赵东宇团队探索的命题。

  当这项技术落实于产品端,它意味着更轻量级的家电,能拥有更“人性化”的功能。

  而在KUKA研发团队的Michael Thümmel看来,更大范围、更高效的自动化水平,则会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变革性力量。

  KUKA机器人,正是美的全球布局中的一环:KUKA研发的重载机器人,已经应用到了诸多TO B的生产环节。接下来更重要的,是对各种具体场景的适配:“不同的应用场景,需要机器人有不同的运动方式,有的是焊接,有的是搬运,有的是打磨。”而如何提供一套适配性更高、但能耗更低的解决方案,让机器人有效适用更多场景,关系着智慧工业的未来。

  看见未来,需要“远见”。今年的科技月,让科技向云端,也向未来。首届“远见者大会”便应运而生。

  大会第一天,众多专家云集于佛山的美的全世界创新中心,分别就储能和机器人的技术与产业趋势做出分享。他们或沉稳或激扬的发言,以精湛的专业性切中了储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与发展的新趋势,共同交织出未来的蓝图。

  除了探讨现实科技趋势,远见者大会更是带来了人文与技术碰撞出的火花。分享过后,头发斑白的院士,和年纪还没有科技月大的“科技新星”等研发专家坐在一起,展开了圆桌讨论。“未来人类和机器人到底会是怎样的关系?”“当下的可持续发展,对2.5亿年后人类的生存究竟有何意义?”充满洞察的畅想,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更为广阔的未来。

  在他们身处的舞台对面,陈列着美的的创新产品突破,覆盖了智能家居、智慧楼宇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机器人与自动化、储能、医疗等多个产业。这其中无论是标志着智慧家居加速向主动服务演进的“家居大脑”,还是已经带来相当于2亿颗树固碳量的R290冷媒,背后都有着长远的布局乃至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。

  这一切都在诠释着,如今作为行业领先者的美的,不仅仅可以洞见趋势,还能不断地将未来实现为触手可及的当下,并且站在如此坚实的土壤上,望向更高远的星空。

  2021年,一次对谈中,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再次提到,数字化技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“技术”,技术背后驱动的是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,是对全价值链的重构。

  这种价值链,既包括小仓健口中的“研发地图”,单个研发成果串起新产品的道路;也包括陈婷做的数字化项目,将产线上的人、物以数据相联;还包括美的这十年来不断重塑的“企业价值链”——“心向光明,共赴未来”,这是今年美的科技月的slogan,也是美的尊重人才、鼓励创造企业价值观的一环。

  这些可见的未来,正围绕着可见的现在展开——10月未过半,“科技月”带来的惊喜,还在公司中弥漫;佛山、武汉、荆州的工厂有序地运作,而陈婷已经踏上了去往泰国、开展海外项目的飞机;顺德的研发中心里,小仓健的实验室仍然亮着一盏灯;上海的AI创新中心里,赵东宇还在敲着键盘,调试更高效的 AI 代码。

联系我们

BOB主页

联系人:张经理

手机:13389282290

电话:029-81616045

邮箱:13389282290@189.cn

地址: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华南城